清水斷崖
蘇花海岸美景,綿延21公里
清水斷崖位於清水山東側,自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當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好像騰雲凌空,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真是驚 險無比,也感受前人拓荒築路的艱辛,眼前所見正是一篇山海與人的壯麗詩篇。在這裡還可以欣賞太平洋海天一色,山海對峙,以及海岸呈現多層次的藍色驚艷。
現在的蘇花公路清水斷崖路段,大部分重新建過,以開鑿新隧道來拓寬道路,而依傍清水斷崖 雄偉景色的蘇花公路臨海舊道,比較安全的路段則變成是寧靜優美的觀景步道。步行於舊道路,看著寧靜的山脈,俯瞰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波濤,感受陣陣的海風, 宛如置身於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令人著迷。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花蓮自由行旅遊網、野旅行
白楊步道
「多隧道」與「多水」是白楊步道的兩大特色。 「多隧道」,從入口到水簾洞,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建議攜帶手電 筒備用;「多水」,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整條步道沿溪而行,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一路極景不斷, 愛壯闊者可賞峽谷溪流,喜微美者可觀山壁苔流,還有隧道中小似雨滴、大至水簾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可滿足與眾不同的心思。
歷史人文
白楊步道是1984年台電為了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當時台電陸續完成6條施工道路,引起學界、媒體、營建署關注,擔心一旦 計畫完成,立霧溪中游的水皆被引用發電,下游河床將乾涸,靠立霧溪水切割所形成得太魯閣峽谷,將無水而難以繼續發育,峽谷景觀將大受影響,經建會彙集各方 意見決定擱置「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白楊瀑布美麗的景觀,也因施工道路的闢建,才得以讓人容易親近。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野旅行
砂卡礑步道
美麗的砂卡礑溪,步道分級: 景觀型、步道長度:4500 公尺、步行時間: 往返約3-4小時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 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 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 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歷史人文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 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 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 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野旅行
小錐麓步道
太魯閣國家公園新闢的小錐麓步道正式對外開放。這條步道位於太魯閣台地附近的砂卡礑隧道外,連接太魯閣台地和砂卡礑步道,從太魯閣台地出發,走小錐麓步道就可抵達砂卡礑步道口,然後可接續造訪砂卡礑步道。不僅增加一處親近自然的步道,也可以改善砂卡礑停車場停車位有限的問題。
小錐麓步道全長約650公尺,屬於景觀型步道,步道沿線設有解說牌、指示牌、護欄、觀景平台等設施。步道入口位於砂卡礑隧道的東通風口,遊客可以從太魯閣台地走砂卡礑隧道左側人行道,約330公尺到達東通風口,從東通風口進入即可到達小錐麓步道,大約20分鐘就可以走完全程。
小錐麓步道修建在立霧溪北岸山坡的闊葉森林中,一走進步道,左側即是一片大理岩斷崖,雖不如錐麓斷崖的規模,但其地形陡峻,「小錐麓步道」之名即因此而來。步道多數路段為仿木棧道,一路上森林茂密,緊鄰立霧溪。此外,步道上還有橫過小溪谷的吊橋,走在吊橋上別具野趣。
通過小吊橋後,地勢漸緩,不遠處有一座觀景平台,站在平台上視野開闊,立霧溪下游河道曲流、太魯閣口的東西橫貫公路牌坊和橫跨在立霧溪上的錦文橋都清楚可見。觀景平台旁是砂卡礑隧道西通風口,通風口外是地勢平坦的階地,階地上長著台灣櫸、九芎、光臘樹和山肉桂,可在此乘涼小憩。
離開觀景平台後則是寬闊的自然步道,經過幾個轉折後即可到達砂卡礑步道口,從這裡可繼續探訪砂卡礑步道,或循著階梯直上到達公路。